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称之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此冲击下,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中国出口增长速度迅速滑落,2008年11月份出现了新世纪首次负增长。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中国出口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0%,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08年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23783.7亿美元,增长20.9%。其中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0612.1亿美元,增长22.8%。外贸顺差累计2559.5亿美元,增长6.8%。虽然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长速度仍达到19.3%,但是,在美元贬值与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条件下,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速度严重夸大了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消除了美元贬值的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出口增长速度仅为9%,如果扣除人民币贬值因素(以PPI扣除),实际出口增长率仅为1.4%。这是近十年来最低的增长速度。
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出口增长速度逐月迅速滑落。从月度出口增长情况看,在2008年3月达到30.6%的增长速度后,月度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回落。到2008年11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率下降了2.2%,这是十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率下降了9.9%。如果以当月PPI指数计算,11月份当月出口的实际增长率为-12.3%。
第二,一般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增长速度。1-11月,一般贸易出口6087.1亿美元,增长24.7%。加工贸易出口6265.6亿美元,增长11.9%,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比加工贸易高12.8百分点。11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当月增长率为4.6%,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为-25%。
第三,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1-11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87亿美元,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19.1个百分点;玩具出口80.4亿美元,增长2.5%,回落17.8个百分点;家具及其零部件出口241.2亿美元,增长21.7%,回落6.6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出口139.6亿美元,增长5.5%,回落3.5个百分点。8月份以来,钢材、钢坯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逐月下降。11月份,钢材出口295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167万吨,环比下降36.1%;钢坯及粗锻件出口3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8万吨,环比下降72.7%;未锻轧铝出口3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1.8万吨,环比下降37.5%;焦炭及半焦炭出口32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19万吨,下降39.6%。相比之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尽管也有所回落,但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1-11月,机电产品出口7613.2亿美元,增长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56.7亿美元,增长16.2%,低于全部出口平均增长速度。
2009年我国出口前景堪忧
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处于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推动出口持续下滑。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类因素:
第一,成本因素。一是原材料涨价。在2008年8月份以前,由于全球初级产品连续几年持续涨价,我国出口企业的原材料、能源价格不断攀升,挤压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劳动成本上升。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2008年2月开始实行新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据估计,劳动成本平均上升约20%左右。三是环境成本上升。随着市民环境意识的不断觉醒,地方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出口企业治污费用或交纳的排污费相应上升。
第二,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各国面临的老问题,在宏观经济紧缩和银行商业化倾向加强的形势下,中小出口企业融资更为困难。一些出口企业转向民间借贷市场,其贷款利率高达20%甚至更高。
第三,出口政策调整的打击。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实现“压顺差”的目标,政府调整了多项出口政策,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加工贸易保证金从“空转”变成“实转”、增加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等。这些政策调整既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更动摇了出口企业的信心。
第四,汇率的影响。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重新恢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逐渐加速,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6%。人民币单边升值不仅提高了出口成本,而且由于企业无法规避汇率风险,不敢签订时间较长的订单。7-9月份,由于美元对欧元等其他主要货币升值25%以上,人民币有效汇率加速升值,按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08年前三季度人民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分别为第一季度0.62%,第二季度1.7%,7月-9月升值了7.38%。其中三季度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过了此前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
第五,外部需求萎缩。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露端倪,愈演愈烈,2008年9月以来,演变成了“近百年来最严峻的金融危机”(格林斯潘语),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但尚未充分显现,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美欧日等先进经济体的需求进一步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份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5%下降到2008年的3.7%和2009年的2.2%,2009年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全球贸易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7.2%下降到2008年的4.6%和2009年的2.1%,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将出现负增长。发达国家出现了通货紧缩,进口商不敢签订大的进口订单。
上述因素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处于变化之中。自8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失业率快速上升,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因素已经大大缓解。各级政府出台了多种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与此同时,央行调整货币政策,连续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取消了贷款的规模限制,出口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不少困难。自8月1日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贸易政策调整方向由去年的打压转为刺激,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下半年以来,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为稳定,但由于美元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有所加剧。与上述因素相比,外需萎缩的影响凸显,对于未来实体经济的走势判断尽管有分歧,但主流的判断均认为2009年三、四季度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才会触底,并且呈现“U”现走势,意味着我国出口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需求约束。
2009年中国出口形势极不乐观。2008年秋季广交会在会期加长、场地与摊位增加的情况下,多数出口市场和产品成交额已经明显下降。其中,欧盟、美国、日本传统市场成交额分别比上届下降16.6%、31.5%和23.9%;机电、轻工、纺织服装、食品成交额分别比上届下降12.4%、18.2%、34.4%和46.4%。另外,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过一半,11月份加工贸易进口下降了25%,通常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三个月后复出口,意味2009年2月份加工贸易出口将出现大幅下滑。
着力应对严峻出口局面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政企携手,共度时艰。
第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出口增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危机条件下,我国连续几年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将发生逆转,2009年的目标,一要力争保持出口的稳定,不丧失国际市场份额,二要抓住机遇,在应对危机中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
第二、调整政策,措施得力。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并调整了部分钢材、粮食、化肥等产品的出口关税。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应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尽可能做到足额退税。进一步推动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第三、树立信心,沉着应对。企业是应对危机的主体,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扶持,必须主动采取得力措施。一是要加强管理,挖潜力,降成本。二是大力创新,推出功能少、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三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弥补在发达经济体市场的损失。四要开拓国内市场求生存,充分发挥出口企业产品设计新、质量好的优势,加强与国内渠道商、品牌商的合作,抓住国家“促内需”的机遇,开拓国内市场,形成兼顾两个市场的新格局,拓展回旋空间。
第四、化危为机,转型升级。国家政策调整要兼顾“保出口”和“促升级”的双重目标,尽量做到两个目标的统一。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出口转型升级基金,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和发展国际品牌。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加强共用技术平台、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化危为机,不失时机地开展跨国并购,收购海外创新型公司、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力引进国外高端人才。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令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增长速度降至0.5%,但我国政府沉着应对,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大大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在加入WTO后迎来了出口高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这一轮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冲击将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形势远远好于直接受冲击的经济体。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完全有可能将这场近百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变成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一次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