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装箱运输发展到今天,人们一直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准点率;二是降低成本。集装箱车准时所强调的消除浪费,连续改善,是传统物流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根本思想,它使得传统物流企业的经营观念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准时化、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谋求成本节约,谋求物流服务价值增值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可以说,基于成本和时间的准时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准时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势必会对我国的物流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将改变企业粗放式的管理观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指出了在快速反应物流系统中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和提出了利用准时制思想管理物流系统的运营策略,并对影响集装箱车准时的因素进行了充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字:集装箱车;物流;准时;成本
前言
随着物流理念的深入人心与物流实践的延伸,客户要求更加无缝、高效、便捷完善的物流服务。快速反应物流系统追求高效、协调的整体效果。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成本、速度和一致性是运输作业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管理和维持转移中的存货的有关费用。运输速度是指为完成特定的运输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运输的一致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几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客户对运输时效的一般要求:平均运输周期和准点率,这也是运输时效优化追求的目标。平均运输周期能体现企业运作水平的好坏,准点率能体现企业的诚信和竞争力。两个指标缺一不可,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此两指标互相依存互相冲突,如果我们准时的话,也许我们要付出很多,甚至是加班加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但是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如果我们无所谓,没有从客户的立场出发,而是从自我内部出发,可能无法准时,从而降低客户的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准时×(1+成本),若准时为零,那么客户满意度就基本为零。因此,企业在考核运输时效的时候一定要设立两个指标:平均运输周期和准点率,只有在平均运输周期和准点率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最终取得客户的满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确切地讲,“准时化”是一种现代经营观念,它所追求的是集装箱运输全过程的彻底合理化。在准时物流系统中,顾客需求是驱动生产的源动力,是价值流的出发点。价值流的流动要靠下游顾客来拉动,而不是依靠上游的推动,当顾客没有发出需求指令时,上游的任何部分不提供服务,而当顾客需求指令发出后,则快速提供服务。也就是说,系统的准时是通过顾客需求拉动的。
一、当前货主和集装箱车行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偏高
企业发展竞争到今天,暴利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微利的时代已经到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人成本的增加,企业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物流成本并没有降低,仓库成了制约企业资金的瓶颈。由于运输可靠性较低,导致中国多数企业不得不大量保有安全库存。但很明显,库存的降低有助于现金流的增加,并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如果积压库存已经产生,处理甚至销毁这部分库存又将造成极大的浪费,降低资金利用效率。因此,改善运输质量将对中国企业产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获取长远的经济效益。物流产业是继原材料节约、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企业“利润的第三个源泉”。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运输成本占去了物流总成本的60%。
(二)、集装箱车行面临的问题
(1)汽油价格的逐步攀升,各种费用的增多,车辆的耗损,拖车行市场面临着饱和,价格的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承运方到厂时间存在着不确定性,以承运方现有运输方式为中心,易出现到货不及时,欺骗客户等现象,承运方不负责延迟到达的损失(合同规定的除外)。国内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都发生过欺骗客户的现象,这和有限的运输资源、企业有限的整合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影响集装箱车准时的因素
目前大部分的物流公司还很难做到准时到达所要求的相应水平,这与其人、车、路、环境、管理、法律、教育、网络、资源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准时取决于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迟到的发生是这一系统中各个环节耦合失调的综合反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准时。但是由于与迟到发生息息相关的路面状况、车辆系统、人为因素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使得迟到问题也超过了一般人仅凭意识就可以理解的程度。由于运输的不可控性,影响运输时效的因素比较多,也难于防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客户及物流企业对时效感到头痛的原因之一。当然,迟到只是一种现象,我们要透过这现象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进而才有针对性的解决。本文对珠江三角洲1万余条进、出口集装箱车进行跟踪和调查中,得出影响准时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人为的因素占70%
(1)货主原因。一是货主未做预计出货计划给集装箱车行,导致车行无法预留足够的车辆。二是货主缺乏时间观念,未与集装箱运输公司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导致信息断裂。
(2)船公司未及时将上柜计划或上柜变更通知下达给托车行,导致集装箱车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无法到达。
(3)上一趟耽搁,未在预订的时间内返回。可能因为工厂装货速度太慢,或放行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产品质量有问题,或未备好货,或者因报关、财务,或者因合同发生争执等原因造成的。
(4)司机服务意识跟不上,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局,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衔接上下游的供应链。具体来说,第一、部分集装箱车司机的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较差。第二、机动车驾驶培训不够规范:一方面,驾驶培训学时不够,内容不全;另一方面,对学员的管理比较弱,培训达不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部分学员虽取得驾驶证却没有相应的驾驶技能。第三、企业员工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意识不够,造成对业务过程监督缺乏。第四、运输企业服务质量不能有效的转移给司机,造成司机执行力弱,对司机的培训不足,只能做一些简单常规的日常工作培训,缺乏对客户的认识(如企业、工厂装货计划特别强,人员安排很到位,效率非常高),造成司机很茫然,服务的准点意识薄弱,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客户的个性需求。运输企业对应急业务处理反馈能力弱,不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五、企业缺乏CRM建设,信息不流畅,不能有效持续改善。
(5)司机接听电话而减低了行驶速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频繁的接打电话而影响了行驶的速度。即使司机迟到了,做为工厂的人员也不能打电话直接和联系司机,因为司机接到陌生的电话时,还有一个判断的过程,这样影响司机集中精力驾驶。
(6)司机的精神状态不佳,疲劳过度。第一,在途中休息时,无意识超过了要求到达时间点到达。第二,在工厂和海关滞留时间愈长,司机的疲劳度愈大。一般情况下,因为装货需要来回的走动,海关的查货等致使司机无法充分休息。第三,司机连续跑长途,增加了司机的疲劳度。第四、年龄限制。年纪超过了45岁,容易导致疲劳。
(7)因油价或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波及到司机产生不满情绪。
(8)缺乏和集装箱堆场建立良好的合做伙伴关系,故司机常在码头提到烂柜,或提的货柜未达到货主要求的标准而导致换柜,换柜时间过长;或者堆场无货柜;或者因码头或堆场吊机调配差,操作慢,致使车辆等待提柜时间过长。
(9)超时停车。部分司机经常装卸完货品后没有立即出发/返回,而是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出发/返回,给车行带来时间上的损失和车辆利用率低的结果。
2、环境、道路、天气因素10%
(1)环境因素(见下图)
(2)车流量大,车流峰期,交通拥塞。在新的世纪里,专家们预测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将跟不上社会货物对运输需求的增长速度。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随着货运市场的不断增大,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出来了。我国交通设施总量及运输能力供给不足,大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十分脆弱,小到对集装箱运输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交通结构性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以及大城市交通滞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这将影响到集装箱的疏运;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交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有待提高。
(3)路线的选择。若司机对某地方不熟悉,可能导致行驶速度下降,给司机心里带来困惑。因此,配送路线是影响准时到达的又一重要因素。配送路线的设计取决于配送网点的布局和可供选择的线路交通状况。配送路线是否恰当,将影响到集装箱的时间和成本。
(4)费用的因素。在燃油费、运管费、货运附加费、过路过桥费等方面收费过高,企业负担重,故很多企业选择走非高速公路,而非高速公路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确保集装箱车畅通无阻的行驶。
(5)距离因素。长途比短途更易出现问题,运输距离越长,出现的问题越多。
3、设备因素占5%
(1)车辆不够和车辆故障。车辆是运输的主要工具。车辆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集装箱能否准时到达。车行缺乏相应的维护、保养,无法保证车辆处于正常状态,导致车辆故障增加。
(2)货物的重量和体积。20尺柜和40尺柜,10T和20T的行驶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3)集装箱车的马力不够大,故不能按照正常的行驶速度行驶。
4、公司管理因素占12%
(1)组织结构的准时化。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计划经济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制约着企业的变革。因此,企业要发展物流,应当利用准时化思想减少中间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
(2)信息网络的准时化。托车行在接到船公司的指令之后,能否及时准确将相关信息输入到指定的系统是实现准时物流的关键,因此,建立准时化的网络系统是先决条件和对于准点率的保障。通过改善公司内部的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手段,可大幅度缩短从发出到到达的时间。
(3)服务内容及对象的准时化。由于物流本身的特征,即不直接创造利润,所以,在进行准时物流服务时应选择适合本企业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4)信息的缺乏是全球物流的又一壁垒。除有关市场规模、人口和竞争状况等的信息相当有限外,由于明确进口业务和有关单证方面的信息往往也难以得到协调,这方面的要求通常会因不同的政府甚至特定的情况而异。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要求有关单证在货物装运前必须备齐和处理完毕。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单证有瑕疵,货物装运就会延迟或被扣押。显然,正确的单证信息对所有的装运来说都很重要,而对国际运输来说更是重要。从总体上来说,海关与动检、卫检、商检、外管局等相关部门还不能联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也没有统一接口,从而延缓了通关速度等。
(5)缺乏健全的奖罚激励制度。人员业绩统计混乱:公司每天对于驾驶员、业务人员、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业绩统计是使用人工统计方式,繁琐复杂的统计工作难免出现漏计、少记、多记等情况,导致公司财务人员、调度管理人员整天忙于和驾驶员、业务员核实工作情况,业绩核对等繁琐工作,大量浪费车行人力、物力、时间;经常性的出现考核不实和产值不公等,导致驾驶员、业务员、相关人员情绪不满、发牢骚、不安心工作等情况,严重影响车行正常运行计划、并导致一系列不可预计的管理问题和经济损失事件。激励有正激励与负激励之分,奖励和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对希望出现的行为,公司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要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二者相辅相成,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体系。实践中成功例子有海尔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三工即优秀工人、合格工人、试用员工。干得好可以成为优秀工人;干得不好,随时可能转为合格工人甚至试用员工。从而使企业员工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这样,充分发挥每个人潜在的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在惩罚性激励措施中比例淘汰激励法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6)停车不集中。车辆停放地点不集中,调度人员根本无法知道车辆的具体停放地址;需要车辆时才打电话咨询,导致通信费用增加,拖延时间。
(7)集装箱运输环节过多,不能有效集中,加之沟通不到位,导致信息不能有效快速传递,致使信息不畅和失真。由于操作员传达的指令有误,或司机对工厂预约时间的理解有误,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指令或信息,这样导致车行漏派、错派、多派等情况发生。目前流程:货主向船公司或货代订舱→船公司输入员输入到系统里→放舱人员与销售人员确认并放舱→船公司输入员填制派车单→发给船公司操作→船公司操作转发给车行操作→车行跟单员将订舱号、航班航次等信息输入到系统里→操作人员核对系统资料→操作人员与货主确认。运输环节过于复杂,效率低下,重复工作,浪费了过多的人力资源。每个环节相对独立,导致成本过高和频繁的电话确认。
4、突发事件占3%
(1)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遇车匪路霸袭击;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洪水冰雹、雪灾、建筑物倒塌、路桥临时性修缮造成交通堵塞。
(2)交通事故。发生事故后,事故调查、事故列入责任、货损理赔都比较繁琐,导致无法准时。
(3)司机突患急病住院抢救。
(4)若几辆车分不同时间段出发,在路途出现了交通事故,或者前面道路无法行驶,第一辆到达的司机未及时将此信息反馈给调度员,致使调度员未通知后面车绕道行驶,造成整体迟到的发生。由于时间的延误,致使工厂出现等待,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因未准时,可能导致无法准时装货,也增加了车行的成本。
(5)在GPS/GIS上无法查到数据,致使处理时间延误。
(6)若第一批集装箱车迟到,未立即调离货主最近的车辆前往来弥补突发事件造成车辆迟到,导致货主无集装箱可装。
(7)车子未按时出发,没有为突发事件比如塞车、坏车等预留充足的时间以确保按时到达。
(8)受开舱日期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货主不能在开舱日期之前上柜。因节日,或者由于突发事件导致船公司开舱日期提前或推后,这样打乱了货主的出货计划。
(9)无法及时提柜。A:网络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打单,如码头系统,海关系统,物流企业系统等;B: 提柜单和码头资料不符合,如提柜单不正确,提柜单过期。或者提柜单上信息与提柜地资料不符。C:码头罢工。D:台风导致提柜地封闸等。
上述环节管理和组织得怎么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运输需求的质和量以及托运人与运输服务提供商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任何一个发达的经济体都离不开功能强大的运输系统的支持。通过以上研究,很多因素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当集装箱车迟到之后,应展开充分分析和评估,然后做一个可行性方案。最近几年来,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对集装箱运输业的投入,集装箱生成量的不断提高,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呈现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尽管中国大陆近十年来,集装箱运输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集装箱运输业仍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集装箱车准时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对策
随着消费多样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对物流系统化倡导目标由“7R”组成:Right Quality(优良的质量),Right Quantity(合适的进量),Right Time(适当的时间),Right Place(恰当的场所),Right Impression(良好的印象),Right Price(适宜的价格),Right Commodity(适宜的商品)。逐渐形成的7R服务,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惟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
物流公司在更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即靠速度和质量满足顾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点含义:第一、在市场上做得最好的公司是能够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并及时满足其需求,特别是能够保证的准点率,按照要求准时到达,顾客是决定质量的唯一因素;第二、减少任何不满足顾客需求的东西,能够执行工厂的规章制度,理由较少,能够反映快速,能够第一时间答复给货主的问题和意见;第三、保持产品、服务和过程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建立与货主之间相互信赖的战略合做伙伴;第四、要提供最低的价格且要盈利的唯一办法是改进质量和速度。物流系统对客户个性需求的反映速度取决于系统的功能和流程。当客户提出需求时,系统应能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识别、分类,并制定出与客户要求相适应的物流方案。根据客户历史信息的统计,帮助制定快速的物流服务方案。货品在物流链中的快速性包括,货物停留的节点最少,流通所经路经最短,仓储时间最合理,并达到整体物流的快速流通。速度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是影响成本和价值重要因素,特别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速度也是竞争的强有力手段。快速的物流系统是实现货品在流通中增加价值的重要保证。[1]
(一)建立目标
1、到货准时率=准时到货次数/承运总次数=100%;
2、货物损坏率=承运货物损坏件数/承运总件数=0;
3、客户满意度≥95%:即①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承运次数/承运总次数<1%②每季度客户满意度调查平均分≥95分。
(二)、准时物流系统的基本框架
准时服务是否可行需要从网络、业务、管理、服务性质、客户群体、实施主体等多方面来分析,只有在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服务项目才能顺利进行。物流企业在推行集装箱车准时到达的过程中,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深化,高附加值物流的运输量的比重逐步增加,货物运输对安全、快速、准时和便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如何“定点、定线、定人、定时、定价”的快速送达货物,现提出对策如下:
1、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强调时效性。集装箱车准时服务不但要求货物安全到达,而且还要求货物必须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到达,有责任心且对货主负责。这是承运商与客户相关平衡后确定的一个契约,承运商根据客户需求自愿制定相关条款(包括相关的违约处罚)。要从客户的立场,而不是仅从企业的立场、或一个功能系统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2]
2、承诺书面化、具体化,强调客户满意度。以往物流公司是不会对客户做运输的服务承诺的,主要是集装箱车运输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推行准时服务,是物流公司的一种挑战。交易两方的标的物由运达转变为准时运达,对承运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真正体现对企业自身严格要求,对顾客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顾客的货物运输期间的安全,保持原始状态。确保严格按照顾客的要求到达,即不随便提前,也不无端延误。
3、服务差异化,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准时服务要求按运输时限、运输方式、服务方式细分成不同产品、服务类别,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由客户自行选择,真正做到“以客为尊”。
4、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准时物流系统中,电子化的信息流保证了信息流动的迅速、准确无误,还可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减少作业环节,消除操作延迟,这使得物流服务准时、准确、快速,具备高质量的特性。准确包括:准确的信息传递,准确的库存,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准确的送货数量等,准确是保证物流准时化的重要条件之一。集装箱车在流通中能够顺畅,有节奏的流动是物流系统的目标,而保证货品的顺畅流动最关键的是准时。准时的概念包括集装箱车在流动中的各个环节按计划按时完成,包括交货,运输,中转,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物流服务的准时概念是与快速同样重要的方面,也是保证货品在流动中的各个环节以最低成本完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满足客户要求的重要方面之一。准时也是保证物流系统整体优化方案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所谓准时,不是越快越好,应该要考虑成本,准时就是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时间,且成本最优化,但是简单地压缩成本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的下滑。质量是有代价的,这是市场环境中普遍承认的观点,这样符合悖反原理,即满足实效性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减少运输成本的措施可能降低物流响应速度,所以物流企业要权衡运输成本和运输服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实现运输收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要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统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系统中的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在认识到效益背反的规律后,充分认识了物流要素的功能,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间的效益背反现象,不是追求某各功能要素的优化,而是寻求物流的总体最优化。在物流系统的设计中,必须精确地维持运输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即找到帕累托最优值。主要构成研究表明,运输成本是物流总成本结构中的主导因素,故通过合理的运输手段和运输线路以及配货方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5、系统集成。准时物流系统则是由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资源、电子化信息和使物流系统实现准时效益的决策规则所组成的系统。具有能够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资源是建立准时物流系统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最佳配置,资源配置的范围包括:设施设备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充分地调动优势和实力,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消除浪费,最经济合理地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优质服务。
6、信息化。集装箱车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产生了集装箱运输信息。为提高物流的效率,要求信息流保持通畅,并准确反馈集装箱运输各环节运作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的及时大规模传递创造了条件,反过来促进物流服务范围的扩大和物流组织管理手段的不断改进,促进物流能力和效率的提高。物流和信息流之间有时是互为因果关系。物流是信息流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流是不存在的;信息流是物流的反映,信息流及时地反馈物流变化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等,在传送中形成经济价值;信息流是否及时、准确又制约着物流,对物流流量、流向的预测与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物流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涉及大量繁杂的信息。电子化的信息便于传递,这使得信息流动迅速,保证物流服务的准时和高效,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有赖于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化信息便于存贮和统计,可以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人力浪费。此外,传统的物流运做方式已不适应全球化、知识化的物流业市场竞争,必须实现信息的电子化,不断改进传统业务项目,寻找传统物流产业与新经济的结合点,提供增值物流服务,使系统实现准时效益的决策规则包括使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理解并接受准时思想,即消除浪费和连续改善,用这种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和执行能够使系统实现准时效益的决策。[3]~[4]
7、完善的操作流程。物流公司作为服务型为主的企业,其服务质量集中体现在运作水平上,客户的货物到达的及时性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运作质量的保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准时服务作为一项操作极为个性化的服务,在运作上是不能用一般的操作流程来保证,而是要有专项的操作流程,确保能顺利实现按时送达的要求。运作部门是业务核心,但要实现流程的合理化和后继服务的改进,应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由分公司单位负责人牵头,各部门负责人一起组成,总公司监督执行。分公司负责人协调各部门,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处理方案,这样准时服务才能从上至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货物在集团网络内顺利流转并按时到达。准时服务是种要求较高的服务,需要内部多部门的协作与沟通,需要运作部门、车队、客服等部门的全力配合,并且要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操作流程的支撑。人,是运输时效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提高运输时效必须先从人的因素着手。派专人跟踪准点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健全和完善全程信息跟踪系统与数据采集流程,做到信息当天反馈、当天分析,对任何一辆延迟的集装箱车都要查出相应的原因,如是不可抗力因素则只做记录不去关注,如属于相关环节的问题,则需要跟进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并提交改进措施,直到问题最终落实解决。另外,加强物流公司的人因培训也是比不可缺少的。
四、结论
集装箱车准时对生产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可以增加货主对仓库的利用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对车行来说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车辆的利用率。举个例子说,以前产品需要在仓库存放10天才能出货,现在存放3天就可以出货。降低货物的风险,比如说从梅州到深圳需要10个小时,结果用了20个小时,集装箱车从起点到终点行驶时间愈长,风险愈大,成本愈高。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下,生产企业的物流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生产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合理化。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物流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组织货物调运。即在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市场供应,有利于节约物流费用、运力及劳动力的前提下,使货物走最短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快的时间、以最小的损耗、用最少的费用,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目的地。在物流业,物流企业间的差距并不仅仅是人员与技术的问题,更是能否采用全面规划和总体设计的方法去组织实施供应链执行过程的问题。发展运输的优势,形成物流产业,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应,还能够促进物流产业本身的完善和发展。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形成辐射全国的铁路、水路、公路联运网络,可以在速度、成本、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适应日益扩大的物流量,提高竞争能力。[5]
市场对商品的实际需求量决定该商品的流通量,商品的流通量决定了运输量,运输量决定了运输节拍的时间。如果物流公司的运输节奏能跟得上货主的出货节奏,货主会满意;如果物流公司的节奏大于货主的出货节奏,货主就会高度满意;如果物流公司的节奏小于货主出货的节奏,货主就会不满意,出现投诉。因此,集装箱车准确、及时运输,使生产系统顺畅、按时生产,确保订单的交货期,是实现快速反应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策略。如果未准时,可能导致客户生产系统瘫痪,因生产系统瘫痪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完成客户订单,未完成客户订单可能导致市场丢失,市场丢失可能导致企业破产。集装箱车运输中的时间问题是我国商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指标,科学技术、方法和执行力是解决物流时间问题的关键。
完整的网络、先进的信息系统、完善的操作流程和高素质的操作人员是提供此项服务必备基础。准时物流理论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车准时所强调的消除浪费,连续改善,是传统物流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根本思想,它使得传统物流企业的经营观念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准时化、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谋求成本节约,谋求物流服务价值增值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可以说,基于成本和时间的准时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准时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势必会对我国的物流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将改变企业粗放式的管理观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纳德•沃特斯著,刘秉镰,韩勇译.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罗鸿,王忠民.ERP原理、设计与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Hans-Christian Prohl. Logistics,State of the art[J].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1997,16(3): 153.
[4]Daniel F Lynch,Scott B Keller,John Ozment. 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0,21 (2) :47.
[5]沈斐敏,陈伯辉等.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分析[J].新安全.2006(10):61-63
作者简介:
董 鹏 男 汉族(1980- ) 陕西•安康 计划部科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物流、物流与生产控制、工业工程等
联系手机:13750572023
作者介绍: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雁洋镇瓜坪顶 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计划部 514759 科长、研究员 董鹏
深圳市盐田区进港三路盐田港物流中心5楼 深圳市海格捷顺运输有限公司 518083 市场部经理 陈锁青
深圳市盐田区进港三路盐田港物流中心5楼 深圳市海格捷顺运输有限公司 518083 CRM经理 马慧玲
深圳市安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 总经理 童庆皎
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 物流经理 高海军
上海亚致力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物流经理 姚少平
耀丰运输(深圳)有限公司 物流经理 李喜平
本文由《物流与供应链》杂志提供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