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物流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贸易六十年“量”变到“质”变

贸易六十年“量”变到“质”变

  贸易增长量需要保持,但今后的重点更要放在结构调整方面。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更多依靠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占领国际高端市场。同时也要把服务贸易作为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向。

 

  多边贸易体制谈判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哈谈判一旦达成,全球关税水平还将进一步下降,有望带来1500亿美元的贸易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尽早复苏。

 

  但是客观上看,WTO的许多规则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我们加入WTO后,就要参与规则的制定,从更高的层面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之所以能在WTO谈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发展和实力增强的具体体现。2008年我国进出口额达2.56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位,是1949年至1978年30年总和的15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全国有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只有几十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全国已有76万家外贸企业。

 

  外贸的快速增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贸易跨国发展有一个基本的经济原理,即各国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我国人多资源少,仅靠国内市场不可能很快发展,必须拓展更宽的国际市场。当大量出口换回外汇后,再用来进口一些国内相对短缺的资源,推动中国经济更快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加入WTO以来,中国给全球提供了将近5万亿美元的市场。尤其今年,我们多次组团去欧洲、美国开展投资贸易合作,对这些国家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压力也很有帮助。

 

  为应对金融危机下外需下滑带来的压力,今年以来,商务部制定了激励出口的各项措施,并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要确保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丢。

 

  贸易增长量需要保持,但今后的重点更要放在结构调整方面。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更多依靠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占领国际高端市场。同时也要把服务贸易作为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向。

 

  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引导外资在更高端的领域和我们一起发展。

 

  吸收外资是推动中国外贸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1994年,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建立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缔造了著名的“苏州模式”。

 

  吸收外资只是建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目的之一,更多的是学习开发区建设、管理的经验。比如,新加坡外资一站式审批的亲商服务,对我们就有借鉴意义。

 

  “苏州模式”是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功缩影之一,正是在一个个成功探索的带动下,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商引资的浪潮,从比硬件,到比软件,从比数量到比质量,中国吸收外资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没有一家外资企业,如今,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并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国家。

 

  吸收外资使中国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几十年前我在国外看见的那些品牌,现在国内就有,而且许多还是“中国制造”。现在出口商品中一半以上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的。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连续出现负增长。中国有好的投资环境和好的劳动力资源。中国13亿人口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尤其沿海地区有发达的基础设施,这也是中国的吸引力所在。

 

  不过,现在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能力已经相对过剩,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引导外资在更高端的领域和我们一起发展。

 

  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历史经验证明,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过程。现在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拥有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有“走出去”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有“走出去”的现实需要。

 

  比如,如果我们能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国际营销网络,就能更快地向全球推广自己的品牌商品;在国外组建研发中心,就可以提高中国制造的设计水平。

 

  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搞活流通的立足点还是必须抓流通体系网络的建设,尤其是农村物流网络建设。

 

  回想改革开放,从装修简陋的国营商店,到时尚炫目的大型购物中心,新中国成立60年来,商品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伴随着商贸流通的日益繁荣,我国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目前,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销售等新老业态均已现身中国。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较1952年的276.8亿元增长了392倍。

 

  在城市商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农村的流通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目前已有一半左右建有连锁的“农家店”,2009年上半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首次超过城市。

 

  为适应中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2003年我国组建了商务部,初衷就是要实现内外贸一体化。

 

  为弥补外需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今年商务部出台了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搞活流通、扩大城乡消费的一系列举措。目前来看,这些应急之策在短期内拉动消费的成效显著,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的边际效应可能也会有所递减,因此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搞活流通的立足点还是必须抓流通体系网络的建设,尤其是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对未来5年至10年商务工作的发展前景应时时记住我们有13亿人口,有大量劳动力要就业,时时记住我们虽然“量”大了,但“质”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需要加倍努力。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不详] [日期:09-09-17]

评论

发表评论